人才培養叫響“合工大品牌”
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合肥工業大學(下稱合工大)校友創辦或任主要負責人的企業超過30家;超過400名校友在國有重點企業、上市公司、世界500強企業中擔任掌門人……“千人一名領軍人才”,成為學校創新人才培養響亮的“合工大品牌”。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半月談記者采訪了合工大校長鄭磊。
“三位一體”培養創新人才
半月談記者:合工大如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鄭磊:踐行“工業報國”理念、培養國家建設發展特別是工業現代化所亟需的人才,是合工大的使命擔當。學校明確了“德才兼備、能力卓越,自覺服務國家的骨干與領軍人才”的人才培養總目標,深入推進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集成體系,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作為教育部直屬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合工大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引領支撐立德樹人、學科建設、科技創新等事業發展。廣為流傳的“汽車工業三分天下,合肥工大獨占其一”這句話,就是對合工大畢業生為民族工業作出重要貢獻最生動的寫照。
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半月談記者:合工大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全面提高自主人才培養質量?
鄭磊:大學生不應只是科研助手,而應在他們創新意識最強的階段發揮智慧,成為創新主體,將知識學習變成能力培養。尤其像我們這種工科院校,更應通過項目式學習推動創新型科研,培養真正懂創新、會創新、愛創新的人才。
學校持續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一生一項目”“一生一比賽”的生動局面,努力造就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學校發揮校友資源,與領軍企業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實踐“產教融合、教研一體、協同育人、聯合攻關”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將高校優勢與行業企業實際需求緊密融合,既為企業發展培養留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高水平創新性人才,也為畢業生迅速成長為行業領軍人才打牢基礎。
建立全要素創業生態圈
半月談記者:合工大如何支持創新?
鄭磊:學校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系統、智能裝備、智能網聯”等新興領域,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依托校園建設與地方政府聯合共建“工大智谷”,打造教師不出校門即可創業的生態圈,積極孵化轉化學校創新性科研成果。
學校還打造一站式創業服務體系,把技術成熟度高、市場前景好的成果優先推薦到“工大智谷”,孵化大批種子型企業。通過建設“工大智谷-合工大智能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三級貫通的企業孵化成長體系,大幅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推動孵化企業發展壯大,為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不竭源泉和動力。
近年來,學校在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獲得多項重大獎項,成果先后為“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神舟飛船、長征火箭、國產大飛機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助力“大國重器”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上建功立業。
未來,學校還將打造“環合工大創新產業帶和科創文化區”,以城校融合、產城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為主線,建立全要素創業生態圈,打造高能級創新策源地,培育壯大創新發展新動能。


原載于新華社《半月談》2023年18期《教育改革進行時》欄目
責任編輯:劉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