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時間:2025年9月13日(星期六) 14:30-16:00
報告地點:翡翠湖校區科教樓B座一樓大數據中心
報 告 人:金玲飛 教授
工作單位:復旦大學
舉辦單位:數學學院
報告簡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短信、打電話、甚至存儲在硬盤里的照片,都可能因為噪聲或設備故障而出現錯誤。經典糾錯碼能自動發現并修正錯誤,讓信息“完好無損”地傳輸和存儲。如互聯網、光盤和5G技術中都用到了糾錯碼。
進入量子時代,信息的基本單位變成了量子比特(qubit)。量子比特非常“脆弱”,既會受到傳統噪聲干擾,還可能因為量子疊加和糾纏的特性產生更多復雜的錯誤,因而量子糾錯碼應運而生。從經典糾錯碼到量子糾錯碼的演進,不僅體現了信息科學的發展軌跡,更是人類邁向可靠量子信息處理的必經之路。
報告人簡介:
金玲飛,復旦大學計算與智能創新學院教授,上海市東方特聘教授,國家級青年人才。合肥工業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04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編碼及其應用。2021-2024年度連續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等十余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曾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黨政機要密碼科技進步三等獎。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