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1日,合肥工業大學舉辦人工智能及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國際會議,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和平、校長汪萌出席會議并致辭。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美國工程院院士John R. Birge,歐洲科學院院士Panos M. Pardalos,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中國科學院院士房建成,中國工程院院士唐立新,清華大學教授鄭力作大會主旨報告。會議由副校長丁立健主持,來自全國高校的80余位國家級人才、400余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

開幕式上,李和平指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奔涌,正深度重塑全球經濟格局與社會發展模式。安徽有著豐富的科教人才資源和日益完善的產業生態,正加速布局、積極作為,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智能動能”。
汪萌表示,合肥工業大學深度參與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與社會經濟發展領域的知識共享與技術合作,積極對接國家戰略與區域產業布局,在服務區域產業升級與國家戰略需求中彰顯“合工大”的智慧與擔當。
主旨報告環節,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就技術變革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影響、人工智能引發的就業阻力現象、面向未來所需的技能要求,以及從求職者視角對未來工作的思考等多個關鍵方面進行了研究分享,得出研究結論:人工智能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最大挑戰在于如何實現求職者向新型崗位平穩有序過渡。與此同時,信息不對稱以及技能錯配等問題所構成的阻力,顯著減緩求職者適應新就業環境的進程。提供優質教育、開展有效培訓以及倡導終身學習理念,是應對這一轉型困境的主要措施。John R. Birge探討了決策過程中AI生成內容數據的最優利用,Panos M. Pardalos分析了人工智能與優化技術對可持續性經濟的影響,楊善林提出了技術戰略供應鏈是經濟增長與結構變遷的驅動力,房建成分享了極弱磁測量醫學成像技術研究及應用探索,唐立新介紹了智能工業的數據分析與優化研究,鄭力闡釋了標準作業程序自動生成方法。

對話環節,John R. Birge、Panos M. Pardalos、楊善林與參會嘉賓開展深度交流,共同探討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從智能制造的精準協同到智慧醫療的普惠升級,從城市治理的智能決策到企業轉型的數字躍遷,AI技術已形成覆蓋多領域的規?;瘧蒙鷳B,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及未來發展趨勢,引發了廣泛共鳴與深入思考。

會議設置11個平行論壇,面向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在制造、服務、醫療與健康管理等產業智能化升級中的創新模式與未來前景進行專題交流。

本次會議深度探討人工智能在經濟預測、社會治理、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實踐價值,為全球頂尖學者、行業領袖與技術精英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共同推動人工智能與社會經濟的深度融合。
(閆曉星 徐雯/文 綜合/圖 張強/審核)
責任編輯: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