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時間: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16:00
報告地點:材料樓601報告廳
報 告 人:宋波 教授
工作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舉辦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報告簡介:
增材制造技術基于數字化分層制造原理,將復雜的三維結構轉化為二維平面結構,通過不同形式的能量加載在各種形態的材料上,理論上是實現任意復雜結構,使設計由面向工藝轉變為面向性能的設計,極大提升了設計空間。以增材制造構件類型來劃分發展經歷,大致可分為初期的模型結構、到中期的結構構件、以及到目前的功能/智能構件。受限于能量源的局限,早期的增材制造僅能實現模型結構,間接應用于模具、鑄造等行業。隨著增材制造元器件的進步,特別是高能激光器的突破,直接成形金屬結構構件成為現實。在此基礎上,材料或結構設計多面向力學性能優化,在保證力學性能的同時實現輕量化,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隨著高端裝備對多功能構件的設計需求越來越高,僅考慮力學性能與輕量化耦合設計已難以滿足多功能需求,基于多物理場耦合的功能結構和智能構件成為了新的發展趨勢。通過一種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微結構設計,變化外形、尺寸和排列方式等精確操縱構件的物理特性,實現類似于超材料特性的功能結構和智能構件,如電磁/聲波/熱隱身,零/負泊松比等,這類超材料結構在航空航海、生物醫療、通信工程和軍工等領域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報告闡述了增材制造超材料結構的研究現狀、進展與發展趨勢。
報告人簡介:
宋波,工學博士,教授,博導。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杰青、優青)、教育部聯合基金創新團隊等項目。2022 年中國機械工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23年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爭先創新團隊負責人、2023、2024年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2021、2022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增材制造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等。以第一獲獎人獲2024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22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022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2021和2022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十大科技進展。累計發表論文130余篇,SCI他引5000余次,授權專利30余項,出版中英文專著4部。主持制定和參與制定增材制造國家標準4項。